俱乐部为何可拒绝放行奥运男足球员参赛?

2025-10-05
浏览次数: 次
返回列表


在即将落幕的巴黎奥运会上,西班牙男足经过加时赛以5-3击败东道主法国,夺得了金牌。然而,在这场精彩纷呈的比赛中,我们不禁要问:为何俱乐部有权不放人参加奥运会男子足球比赛?

尽管西班牙和法国的阵容星光熠熠,但与一个月前的欧洲杯相比,仍显不足。奥运会男子足球比赛规定,每队可报U23球员加3名超龄球员。然而,法国队当家球星姆巴佩却不在超龄球员名单之中。例如,为西班牙扳平比分的亚马尔,符合奥运会报名要求,却不在这支西班牙国家国奥队的名单里。

类似的情况在奥运会其他参赛队伍中也存在。阿根廷队的世界杯冠军阵容中,适龄球员加纳乔、卡尔博尼、恩佐、巴雷拉等青年才俊均未入选。有意为阿根廷国奥出征的门将马丁内斯,也未能入选。

这些球员缺席的根本原因在于,俱乐部拒绝放人。那么,俱乐部为何不愿放自己的球员参加奥运会呢?奥运会又是如何沦为一项鸡肋赛事的呢?

奥运会足球的历史远早于各大杯赛。从1900年开始,男子足球项目就成为了每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一。然而,从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理念来看,奥运会不应该成为社会阶级的象征,体育的真谛应该是参与而非竞争。因此,在早期,奥运会对于足球运动并不待见。

1924年,乌拉圭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得冠军后,国际奥委会在布拉格会议中明确了不允许职业球员参赛的规定。这与顾拜旦的观念不谋而合。

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,奥运会对于职业球员的大门依然没有敞开。这为苏联等东欧国家提供了机会。然而,随着国际足联的崛起,世界杯逐渐成为了各国角斗的舞台。

在奥运会对职业球员关上大门的情况下,国际足联旗下的世界杯逐渐成为了各国角斗的舞台。尤其是二战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,世界杯荣耀就是很多国家或地区追逐的最高荣耀。

职业球员,尤其是顶级球员的参赛,不仅让世界杯赛事充满了观赏性,也大大提高了世界杯的水平。对于很多球员来说,世界杯就是他们追逐的梦想。

然而,随着东欧国家对奥运会金牌的垄断,国际奥委会也发现如果再对职业球员限制,那么奥运会不仅冠军还会被垄断,就连观赏性也会下降。国际奥委会决定对职业球员打开大门。

然而,这一举动等于动了国际足联的奶酪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,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相互斗争。但在此期间,世界杯、欧洲杯、美洲杯等赛事的含金量早已超过了奥运会。

23岁以下政策让奥运会在同世界杯和洲际杯赛中逐渐失去了成色。因为国际大赛和洲际大赛的对象是各个年龄段,而奥运会有严格的年龄限制。年龄限制等于对众多23岁以上的优秀球员关上了大门。

此外,奥运会往往在7月至8月举办,这跟众多欧洲俱乐部的赛前备战时间往往是冲突的。出于备战联赛,打好开头的需要,欧洲俱乐部不愿意在非国际足联A级赛事的情况下放人就不难理解了。

众所周知,足球是高对抗型的运动,在比赛中受伤也是常见的情况。球员在奥运会比赛中受伤,俱乐部蒙受的损失将由谁来承担,这也是俱乐部考量的一个重要问题。

因此,俱乐部倾向于不放自己的球员参加奥运会。例如,2025年里约奥运会,阿根廷国奥队缺少迪巴拉、伊卡尔迪;2025年东京奥运会法国缺少姆巴佩;埃及缺少萨拉赫等顶级球星,就是因为俱乐部不愿意承担减员风险,拒绝放人。

对于球员本人来说,俱乐部的表现往往是他们能否入选国家队的重要指标。因为奥运会和俱乐部闹掰最坏的结果是坐穿冷板凳甚至无缘国家队。这样的代价往往是球员承担不起的。

当然,也有俱乐部出于人情世故的考量,允许部分主力球员参加奥运会。例如08年巴萨允许梅西参赛北京奥运会;16年巴萨允许内马尔参加里约奥运会,两人都帮助自己的球队赢得奥运会金牌。

缺席也许会

2004年,曼联也允许自己的新星C罗代表葡萄牙参加雅典奥运会,却收获小组赛第四。

大牌球星的缺席也许会让奥运会的水平和观赏程度大打折扣。但是对于年轻国脚尤其是年轻的边缘国脚来说,奥运会就是他们证明自己的舞台。

例如2025年东京奥运会,虽然阿根廷整体发挥不佳,但也有球员表现相对出彩,赢得了国家队的召唤。麦卡利斯特更是跟随阿根廷圆梦世界杯,卫冕美洲杯。

我们不禁要

本届奥运会比赛,一些西班牙边缘国脚在奥运会舞台证明了自己。不知道,未来他们有没有机会在西班牙国家队立足呢?

搜索